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读<挖掘民族民间舞蹈资源的深层内涵>有感

已有 710 次阅读2009-4-14 23:12 |个人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

读<挖掘民族民间舞蹈资源的深层内涵>有感
 
    今天读了<民族报>刘丽老师的一片文章,很想谈谈自己的体会.
    以我最熟悉的彝族烟盒舞来说,从我父亲小时候到我小时候到现在我快30了,我们长久以来的都是爸爸现场伴奏,我们将过堂,三步弦,三步扭腰,斗蹄壳,大轻纵,水韭菜,上通海,下曲江,蚂蚁走路,鸽子度食,鸽子学飞等一些套路逐一表演的形式,这些套路本身有些前后顺序是不可以随便颠倒的.
    比如一般民间高手跳烟盒舞都要先过堂,"跳弦不过堂,跳拉不自然",象征一种竞技或表演正式开始的仪式!
    紧接着一定是跳三步弦,"师傅引进门,先来三步弦",彝族人很客气和谦虚,歌舞玩场上一般都自称学生而称呼别人师傅.
   "老手不老手,三步来走走"更是充分体现了三步弦的正弦地位,要想知道他是不是烟盒舞高手,只用看他的三步弦跳的如何就能判断,因为烟盒舞的风格特点的最精华基本都凝聚于三步弦即正弦上.
    这里过堂开始后,一定是跳三步弦,因为民间称三步弦又名四面捞沟,即必须先把四面的沟疏通整理好了,水才会流动,各招式各套路才会充分施展和发挥......类似这样的文化内涵或背景常常听父亲提起,千百年来人们也认定了这样的合情合理.
    可惜这是我最近才特别认同的,因为我的愚蠢,同时我不得不再次佩服我的父亲,一位研究烟盒舞的真真正正的专家.
   我从五岁第一次上台表演,1985年 县政府出面组织的首届歌舞节;
   1989年四十周年国庆演出,同年 四川艺术学院的老师们到我家学习烟盒舞我做起了小老师;
   1991年县第二届民族歌舞节 同年 代表县州参加云南省的少儿三独(独唱独奏独舞)获三等奖;
   1994年 县豆腐节歌舞比赛 同年 偶然的机会 还做了云南省副省长的烟盒舞老师;
   1995年 当时还在<东西南北中>的朱军等人亲自做客我家 给朱军一行表演和传授烟盒舞;
   1997年 迎香港回归祖国 歌舞表演;
   1998年 全国中小学生文艺汇演 我演唱并编导的节目<校园烟盒操>获全国二等奖
   1999年 我考上中央民族大学来到北京 没有了父亲的伴奏和姐妹们搭档 我久久失去了一度曾有的从小对舞蹈的自信和对本民族舞蹈的热爱,或者说我很长很长时间里都在为要编创一个烟盒舞独舞而费尽精力,曾为一首贴切的音乐而振奋,曾为编导出一段烟盒舞动作而窃喜......
   经历无数次的尝试和努力,我对烟盒舞的独舞编创也可以达到傣族舞那样的高度很是失望,非常沮丧......是的 烟盒舞本身的特点和套路自有讲究,远远无法用找一首音乐配几个动作或套路,由一个人就能全部或充分展示,这是烟盒舞自身与傣族舞最大的传播上的区别,傣族舞通过刀美兰老师/杨丽萍姐姐传到千家万户,人人皆知,个个模仿,而彝族烟盒舞就连舞蹈院校毕业也没几人接触过.
   父亲很多的话让我明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烟盒舞本身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这些比舞蹈动作编排和舞蹈表演本身意义更为重大,有的舞蹈套路甚至几百年或上千年来都没有大的形态变化,有人称之为“千年跳一舞,一舞跳千年”。这句话非常形象地表明了民族民间舞蹈的生命力所在和文化意义。尽管这些舞蹈的动作元素和情绪比较简单,但恰恰是这“千年一舞”的单纯形式让老百姓“一舞千年”。其原因并不在于舞蹈本身的动作美感,而是舞蹈语言的仪式性功能和情感依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非遗”负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弘扬,是维系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延续民族传统精神的重要支柱。实际上,作为草根文化的民族民间舞蹈正是因其文化内涵的包容性才能长存于历史流变中,是历朝历代统治阶级赶不尽杀不绝的,相反他们的艺术光环应随着年代的久远而越发璀璨。它们蕴含着每个民族特有的思维、理念、情感、习俗、生活方式,是表达民族认同感和历史感的重要方式。
    让我们继续学习和不断挖掘民间舞蹈的深层内涵吧 这是从祖先到我们未来的文化精神!
   
4

超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君宇舞童 2009-4-15 12:20
要走的路还很长,努力吧
回复 青藤 2009-4-15 19:13
大家都要努力
回复 烟盒舞使者 2009-4-15 19:30
君宇舞童: 要走的路还很长,努力吧
嗯 很长
发现自己思想很笨 行动很懒 这是目前最大的毛病
回复 烟盒舞使者 2009-4-15 19:34
青藤: 大家都要努力
嗯 很惭愧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舞网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