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谁能帮我看看我的论文怎么改

已有 1329 次阅读2014-5-18 13:14 | 论文

页眉:5号宋体字,所有页。楷体GB23125号字体。

 

矩形标注: 页眉:5号宋体字,所有页。楷体GB2312,5号字体。

浅谈《秦俑魂》技术技巧的运用及分析

摘要舞蹈是一种表情艺术,是从舞者的内心之情外化为具体可见的现象,再通过技术技巧的运用,表达出更深层的情感,使大家在审美中引起情感的共鸣。高超的技巧对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很重要的欣赏部分,运用这些技巧是为了更加形象,更加生动的来表现舞蹈作品中人物性格和作品内容。 因此在舞蹈创作中把握好技与舞有机融合,达到舞中有技,技舞相融的境界,这将充分展示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性和魅力特质。

一.          古典舞的起源

《秦俑魂》这部作品是一部古典舞作品,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两个人跳同样动作,韵味都不同。身法则是指舞姿还有动作。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强调 “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

中国古典舞的音乐大多采用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如古筝、二胡、琵琶等。中国古典舞服装古色古香,根据舞蹈的具体要求也各有特色,汉唐舞大多采用传统的汉服。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演故事服务。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

二.《秦俑魂》创作背景

《秦俑魂》的舞蹈创作是根据男子四人舞《秦王点兵》改编而成的古典舞男子独舞剧目。由黄豆豆在1997年第五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上首演,震惊四座,博得一致好评。舞蹈以突出本身为创作目的,结构紧凑无任何多余枝蔓,无论是道具的运用还是舞美灯光的配合都结合得天衣无缝。陈维亚导演以他独特的思路和丰富的想像塑造出一个标新立异的秦俑的形象,演员黄豆豆也把他刻画得有血有肉,惟妙惟肖,剧目中所展现出的中华英魂的勇士气概和千年古韵的威武之躯让人们观后久久不能忘怀。

三.《秦俑魂.》风格特点

俑原本是一些殉葬品,它们一直都是孤独的,而舞蹈是表达孤独感的一种方式。《秦俑魂》这部作品 人手,在形象创造方面始终紧扣 之质感。采用五指并拢,肘部屈折,带着石像固有的棱角顿挫感的运动形象贯串始终,从而将中国古代武士的特有形象鲜明而准确地带人观众的视野,不仅拉开了 的艺术造型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同时亦营造出艺术作品的历史深厚感。从舞蹈的动作编排来看,编法技术纯熟,舞蹈当中没有为技术而炫耀,没有为动作而堆砌的生硬之笔。演员随着那由远到近,由轻到重的音乐节奏的不断升华,情绪也不断高涨,在一招一式干净利落的动作问,转换得是那么自然流畅,并把技术技巧与人物情感融合得合情合理。特别是黄豆豆的旋转技巧,速度之快,旋转之多,稳定性之强,不仅把技术性动作运用到了一种较高的情感化的表现程度,而且在那神乎其神的旋转之中演员也达到了一种随心所欲,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在朝天蹬旋子三百六以及许多空中的腾跃和倒地翻滚等高难度的动作中,给观众显示的不仅仅是技术技巧的精彩,而是华夏英雄昂扬的斗志,坚韧的信念和满腔的热血,这正是此舞蹈最引人人胜和难能可贵的地方。《秦俑魂》将中国古典精神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使在整个舞台弥漫的浓烈的民族情感的神话世界之中,观众们被不灭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所震撼。

四.秦俑魂技术技巧运用及分析

1)亮相

舞台大幕一拉开便在一片硝烟弥漫中呈现出一个威武刚健,身着盔甲的灰色砖制秦俑造型的身影,他远远地立在舞台后区中央,在那具有中国韵味的旋律与铿锵有力的鼓乐节奏的伴奏之下,一个泥塑的古代士兵雕塑由一个固体的外壳忽然间开始蜕变。他的脖子开始一点点地扭转,嘴角微微颤动,他的手也有了知觉,掀开了糊在脸上的泥壳,撕掉了束缚在身上那沉重的盔甲,一块一块地抛向身外,脚也从泥土中有力地拔出,带动着魁梧的身体一步一步地向前行进。上千年的沉睡对他来说太长也太久了,他好像灵魂出窍般地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从舞台后区翻跃着进发出来,他单腿跪地,昂首挺胸,一个威武战士的形象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就在这扣人心弦的一瞬间,音乐戛然停止,整个舞台被红色重彩的笔墨所笼罩,这时鼓声带着强有力的节奏感缓缓地从远处响起,演员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拧动身体像木偶一样出现了顿挫的感觉,渗透出一种古朴的气质和凝重的历史感,在古琴的一拨之弦中,演员的身体忽然向后一躺,加之弦外之音的一颤,身体慢旋了三百六十度,这种带有棱角又不乏韵律的动作把人物僵硬的躯壳韵律化,灵魂化。

2)横移空中转身变叉

  在作品两分六秒的时候舞蹈演员出现了一个横移空中转身变叉这个技巧在这里出现用到的恰到好处,因为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弹跳,在用力的方法上要求轻、漂,要求运动过程中松紧结合,发力要集中,过程的速度要快,讲究“发力在根,用力在梢”,讲究“寸劲”。 在弹跳方面,我们民族的特性也越来越明显,难度越来越大,主要有一下几个风格特点。

1、  把原来的民族技巧加以出新和加强难度。

2、  加强“身法”性:把地面的身法动作向空中发展。在跳的过程中呈现拧、倾、翻、闪、展、腾、挪

3、  空中的横向转体有了新的发展,这显示了我们民族技巧的特点和技巧性的加强

4、  高低对比,起伏跌宕,对比鲜明是中国古典舞弹跳的又一特点

5、  由于弹跳技巧的爆发力量,为弹跳技巧复杂性的发展提供和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在弹跳的复合技巧上有了大幅度的发展

6、  在空中变方位也是古典舞跳跃的特点。

7、  弹跳和武功技巧相结合。无数的身法和技术是古典舞所要吸收的重要方面。但其训练目的却不尽相同。武术的训练是以技击和攻防为目的的,舞蹈的训练则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刻划人物的性格为目的

8、  与身法结合,形成和加强了古典舞跳跃进的流动性和语言性及风格特点

在这里舞蹈演员运用了第6个特点这深深的表现了俑的灵活,健壮,果敢、刚毅、强悍,通过这个技巧表现了男儿奔赴战场杀敌的勇猛。

3)空中腾跃劈腿

两分四十八秒舞蹈演员做了一个空中腾跃劈腿,这也是一个跳跃的技巧,在这里表现了“俑”面对敌人强势的攻击时,不畏缩、不屈服,舞者用空中腾跃劈腿这个技巧,眼里充满了杀气,表现了“俑”为了祖国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伟大精神。

4)旋转

两分五十秒的旋转这个技巧可谓是表现了“俑”杀入战场时的激烈场面。而旋转技巧在古典舞中的特点鲜明,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

1、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还是有很中国古典舞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都是直体的,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身体的带动,手臂的带动,跨的带动都非常重要,旋转靠的就是全身的协调。而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除了有直体旋转之外,很大的特点是身体形态在拧倾旋转的舞姿造型上的转,特别是“倾”的平衡重心上的转,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塑造形象的。所以动作显出婉转中的修长,急带腾空中的延续,以及旋转螺形的变化,如反掖腿仰胸转,后退侧身转。

2、  以腰带动转的特点,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中转的起“法儿”的多种多样,而且多般是在动的过程中起的“法儿”。如大掖步转、扫堂探海转

3、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民族舞姿转“身法性”很强,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转,可以说是身法的待续和夸张。

4、  民族舞姿转的流动性与复合性比较强,空间变化幅度大,比如有由下往上的转或由上往下的转,还有在转的过程中各种舞姿的复合和流动的特点

在这个旋转中演员旋转之快,不仅把技术性动作运用到了一种较高的情感化的表现程度,而且在那神乎其神的旋转之中演员也达到了一种随心所欲,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则深深的表现了战争的激烈,同时也让观众们看到了 俑 ” 活起来了。他们变得有血有肉,有魂有魄,精忠报国,甘洒热血, “ 好男儿当自强 ”

5)空中飞脚

三分五十秒出现了控中飞脚这个难度相当大的技巧,这个技巧做表现出来的则是,激烈战场上“俑”奋勇杀敌的过程,表现了以一当十,以小见大,现在的战争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观众看到这里也比较的引起共鸣,所以这里运用这个技巧显得比较的合理,这个技巧难度大不好掌握,但是这正好更能表示出俑杀敌越杀越激烈,为了祖国什么都可以不顾的大无畏精神。

6)探海转

四分四十九秒的时候舞蹈演员一个探海转征服一切,在这里舞蹈演员所要表现的是宁死不屈的精神,从这个技巧就可以发现“俑”士们已经被敌人困住,在这里所要表现的就是“俑“怎么杀出敌人的包围逃出去的。为什么要用这个技巧?因为这里表现的就是怎么一点一点的突出重围最后没有了敌人的压迫,所以用到的探海转恰好符合这一点。这个探海转正是从地面一点一点的升起,正好是从易到难的技巧,最后没有了压迫,而很轻松自由转的。这个地方要是用其他的技巧也可以,不够却没有这个探海转显得那么更能突出情节。

7)小翻

舞蹈作品第五分钟用到的技巧,这里用到了翻这个技巧。在古典舞当中翻有一下几个特点:翻身是我们得天独厚的民族技巧。它的种类样式之多,变化之精彩,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所无可比拟的。翻身是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独特的技巧形式,它是以腰为轴,身体在水平线倾斜状态下的翻转。动作自始至终贯穿着拧、仰、俯和旁提的形态。

1、  民族性强。翻身这种技巧形式充分体现了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和动的特点,而且它和身法的结合也最紧密。因此,它的民族性很强。

2、  形象性强 翻身在空间运动中形象鲜明,如“探海翻身”、“蹁腿翻身”等大幅度的慢翻身,在空间的弧线运动连绵圆润,犹如波浪起伏;“点步翻身”敏捷快速,急如闪电;连续“串翻身”,像车轮滚滚,形象性很强。

3、  表现力强   翻身用各种不同的速度和节奏,不同的连接,不同的性格,产生不同的艺术感官效果,从而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和情调,如慢的连绵不断的翻身,表现一种缠绵悱恻的感觉;快速的翻身,表现干净利索或轻快俏皮;急速有力则表现英武刚健……   近年来,翻身有了新的发展,结构形式丰富了,加强了流动性和复合性,加强了对比性,除了性格刚柔、急缓、大小、快慢的对比,作为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技巧的训练内容和表现手段,它还可以有进一步的发展,更好地展现我们民族的民族特性。

咱们这里来说一下为什么这里会用到小翻,因为这是冲出敌人包围后做的一个动作,这个动作表示了什么呢?在这里表示了“俑”要开始反击了,这是暴风雨来前的征兆,预示了成功的标准。

8)串技巧

在即将结束的时候,在舞蹈作品五分零五秒的时候舞者做了一连串的技巧,便以静代动,把动作质感慢慢放缓与快节奏的击鼓声形成鲜明对比,演员缓缓地把腿抬起,在那仰身倒地的一瞬间,舞台的整个天幕升起,映现出浩浩荡荡的秦俑武士群体方阵,那雄壮威武的阵势形成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把整个舞台的氛围推向了高潮,折射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蒸蒸日上的繁荣盛况,从而大大深化了舞蹈的主题。

9)结尾

作者精心地在中国人的人体文化的动态中寻找,将中国古典舞、中国太极拳以及中国武术中最具特色的动态加以锤炼,熔果敢、刚毅、强悍、沉稳为一炉,刚中见柔,柔中寓刚,揭示着中国古代武士,亦揭示着中国男儿自尊、自强、自信、自豪的精神风貌。秦王点兵的历史意义在于为完成统一中国之千秋大业,点出精兵强将。因此,能否在舞蹈中点出 “ 精兵强将 ” ,关键在于 “ 兵 ” 和 “ 将 ” 有否真 ”“ 功夫 ” 。黄豆豆认为技术的高潮往往能够营造情感的高潮和舞蹈的高潮。因此,他精心地寻求和锻造人物的这种 “ 功夫 ” : “ 横移空中转身变叉 ” 、 “ 空中腾跃劈腿 ” 、“旋转”、“空中飞脚”、“小翻”、等等。通过超绝的技术,使 “ 人 ” 的超越达到不可企及的高度和境界,于是兵之 “ 精 ” 、将之 “ 强 ” 以及由个人的集合之上的民之 “ 高 ” 和族之 “ 盛 ” 便呼之欲出。但黄豆豆并没有止步,视觉的穿透点是在爆开秦俑的 “ 魂 ” 。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秦俑魂》点出的是中国武士精神的昂扬和民族情感的激越,最终点出的是包裹在 “ 俑 ” 的坚硬岩石之中的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铸就的民族英雄的魂魄! 

有魂有魄的艺术是靠有章有法的编舞创造完成的。从体裁的选择上便自然而然地强化 “ 强将精兵 ” 的意味。从节奏方面而言,从慢到快,从张到弛;就空间感而言,从静到动,从聚到散;从幅度、力度上把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且,舞之不足便呼唤之,舞者用胸腔发出浑厚的呐喊,从无声变有声,因而舞蹈表现的 “ 俑 ” 、 “ 人 ” 、 “ 魂 ” 、 “ 神 ” 便得以充分地实现。又由于黄豆豆对民族历史的思考是通过对其精神的肯定和价值的颂扬达成的,因此,这种肯定和颂扬更让《秦俑魂》点出一种生命 “ 气 ” 和英雄 “ 势 ” ,从而深刻暗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势磅礴,恢宏壮阔,势不可挡。

总结此剧目还受到瑞士洛桑世界芭蕾大赛主席的关注,并破天荒地第一次邀请中国的舞蹈作品作为芭蕾舞大赛的示范演出剧目。当黄豆豆一气呵成地演完之后,安静欣赏的观众忽然间爆发出长达十

多分钟的雷鸣般的掌声,世界观众为中国古典舞的魅力所震惊,为中华之魂的伟大精神所倾倒。《秦俑魂》不愧为中国古典舞创作领域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超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舞网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