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浅薄舞感

已有 684 次阅读2008-5-17 17:52 |个人分类:舞蹈心情

     经过了舞蹈本科短暂的五天函授,看了一本相关书籍和一些平日的观察,让我对舞蹈有了浅薄的感受,所以期待未来有限且短暂的学习,让我的心中也了却一桩心愿,至少曾经为之努力过......
     所有的舞蹈动机因情而生,当然这个情是广义的范畴.编者因情而创造,舞者因情而演绎,赏者因情而体悟,这便使作品有了感染力,从而优秀的作品具有了极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失去了作品存在的价值.一个好的编导,对生活应有深刻的认识,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同时永远不失去敏锐的观察力,最令人羡慕的是拥有孩童的好奇心,那样,即使是羽毛也会产生极大的力量和生命力,有如作品<<一片羽毛>>.同时与舞者相同的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二者看到的某一事物所呈现的也许只是一个舞姿造型,却能将其作为主题动作,想象它的前因后果,在变化发展中生成他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所要演绎的意境、意象。作为鉴赏者分为三个阶段,多欣赏优秀的作品会让你对舞蹈的表现力有深层的体会,但多看有益处,因为每个作品直到最后呈现于舞台,必定有它的闪光点,编者因这个闪光点而有了作品,鉴赏者因发现这个闪光点而有所沉思。

     这是一个以创新为主的时代,艺术也不例外。张继刚将芭蕾与杂技结合,独创了肩上芭蕾,各式各样的舞蹈种类相结合而生成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舞蹈在强调创新的同时,也开始挖掘原生态的舞蹈艺术,仿佛这是两个对立点,但是人们并不否认它们各自的优越性,创新的作品呈现于舞台的时候,总有质疑的声音,就象一个人的人生历程要经过洗礼一样,那么优秀的成为经典。经典为何成为经典?在舞蹈这一块个人认为,最本真的,没有过多修饰同时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但却没有破坏它原由模式的,便成为经典。比如《摘葡萄》《红绸舞》等等,都让我无法想象几十年前的作品,竟然让几十年后的我感叹折服于编者的创作水平。自己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很喜欢杨丽萍,她对中国舞蹈所做出的贡献,特别是让中国将目光转向即将失去的更多的原生态艺术,《云南映象》是毋庸质疑的,甚至让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设了原生态组的比赛,但是登上舞台的农民不可能在国际巡演后再回去种田,于是有了《藏迷》,个人从里面看到的更多的是商业的成分,但还是很喜欢并会一直关注她的艺术。
     当你真正爱上一个领域的时候,特别是你决定深入的感受的时候,你会越发觉得自己知道的是那么浅薄,一个作品或许承载着一个编导深刻的人生感悟,那一句感悟或许要用几十年才得出并且真正感受到,你要了解历史渊源、人物经历、服装设计、灯光舞美等等,因为当这一切都达到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才有了优秀的作品。
     对于舞蹈的感受很多,特别在今年的函授之后,时常把点滴感受记录在书上,经常过几日翻看时,竟讶于自己的感受,所以庆幸自己为梦想走出了这一步,也相信自己能够在平淡的日子里,收获的更多。以上所有只是个人观点,呵呵,看过了之,独享其乐,这个乐可以是一个作品,可以是一个过程,可以是一个空间特定情境下的自己。
2

超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儛樂之戀♀ 2009-1-21 15:39
自己写的啊!文才真好!
回复 dwfy4490 2009-5-22 12:30
写得真好!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舞网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