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路——桂林市第二十七届“漓江之声”赛后随感

已有 1156 次阅读2006-11-6 10:41

 

                           ——桂林市第二十七届“漓江之声”赛后随感

 

桂林市第二十七届“漓江之声”在金秋十月经过数场激烈的角逐,终于在1020,在中心广场落下帷幕。桂林市昆鸟少儿舞蹈团硕果累累,《课.沂蒙》荣获市少儿创编剧目一等奖;学习剧目《雨..林》荣获市社区文艺汇演剧目二等奖,该团老师雷娜荣获市优秀编导奖。并且创作剧目《课.沂蒙》在颁奖晚会上进行了汇报演出,获得好评。

桂林市昆鸟少儿舞蹈团成立不到一年,有今天的成绩,我作为该团的教师感慨万分:鲜花和掌声,汗水和泪水是舞蹈演员的生活,同时也是编导的生活。任何成功的取得,都伴随着艰辛的奋斗和失败的打击,只有自己不懈努力,坦然面对失败,勇于挑战自我,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我特殊的舞蹈之路

我的本行其实是英语,原来的理想是做一位外交翻译,但一次考广艺的特殊经历使我改变了一生的道路。

那是1993年,我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歌舞表演班,但由于那时只有14岁的我英语已达到大学本科水平,哪一个单词出自于那一课哪一行我都记得,当时在九中的同学老师黄桂琼都为之折服。又由于关心我成长的那些厅级,处级的父辈们对搞文艺的人有偏见,都反对我去跳舞,所以就告诉我父母一招——说她她没考上。1996年我考上了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在学习期间知道了没考上广艺的真相,便坚持继续向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系的龙小卫老师学艺术体操,保持身体的柔软度,不要丢弃基本功。在那四年枯躁的大学生活中,教室——体操房——宿舍“三点一线”是我生活的全部。

四年后,我通过了专业英语考级四级,获得学士学位毕业了,但没有参加工作的心思,一心想到北京学舞蹈,像我这么大年龄的去从plietendujete开始习舞实在是太难了…….父母无可奈何,找到好友黄婉秋暂时推荐到广西艺术学校桂林分校跟着那帮只有1213岁的孩子们进行天天的基训、排练……进修两年的中国舞后只身到北京舞蹈学院进修芭蕾舞一年。就这样,我走上了我的舞蹈之路——“学舞”——“教舞”——“编舞”……我觉得:英语是一门语言,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应用到舞蹈教学,舞蹈学习,舞蹈交流上来,将来有机会考托福,我会把中国舞带到国外去,让世界人了解中国舞,“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始终铭刻在我心中。

 

我艰辛的求学之路

在这次“漓江之声”上的少儿创编剧目《课.沂蒙》可以说是我学舞、教舞、编舞的一个综合体现。在学舞上,由于我是歪把子走出来的,我知道我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可能赶上其他人的水平。我不惜重金,哪怕是去问朋友借钱也好也要及时买到新出的正规的舞蹈碟子;每天守在电脑面前下载舞蹈资料;在中国电视报上划出每一场有文艺演出的时间,然后守到时间就个人霸着电视录资料。

在我走上习舞之路的那些年,桂林几乎没有学习舞蹈的碟子,我就只身到北京去买资料,记得在北京舞蹈学院狂购碟子的时候,惊喜,新鲜……买了碟又要买内部书籍,后来连买回桂林火车票的钱都不够了,打电话叫父母汇款,又挨了一顿骂。

在呆在北京的那段时间,我天天徘徊在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和北京舞蹈学院的校园内,基训的钢琴声、民舞的鼓点声、排练的交响乐声荡涤在耳旁,我的热血在沸腾,疯的跑向他们的舞蹈教室里。记得在中央民族学院的大学内,我想去看课,哪知是封闭式教学的,还好,门的上面还有玻璃窗,我就垫着脚尖透过玻璃窗整整地看了一课半小时的芭蕾基训课和一个班小时的朝鲜舞基本功课。在北京舞蹈学院里,天天被每楼层的管理员赶,我只能看到北舞的学生在课前的准备活动,但已经知足了,古典舞“风中柳”一般的身段,民族舞饱蕴气息的一招一式,芭蕾舞生轩雅的气质足以让我品味良久,至今仍记忆犹新。

我对舞蹈如此衷爱,终于说服了我的父母。以后的每年,父母都带我坐班车到广州,每次去都要住上一星期,在这宝贵的时间里,我每天都站在广东舞蹈学校各个教室的窗外看课,一站就是一天,我将那些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指点都记录下来,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腿的外开,那位老师是这样说的:“你们要感觉腿的肌肉像钮螺丝钉那样一点点向外旋开”。

经黄婉秋阿姨的推荐,我终于在桂林艺校落下脚根,开始正规系统的学舞了,但没想到是那样的压抑、苦闷、彷徨……一但任课老师知道我是编外生,就叫我站到把杆的最边边去。印象最深的是我插的那个五年制舞蹈专业班排练《春韵》这个节目时,那位排练老师就是不给我安排个位置,我躲在宿舍的被子里流过无数次眼泪,但我还是坚持跟着在排练室里乱跑,回家再将它记录下来。

 

纯静的心境   

伴我走向创作之路

在我们这个昆鸟舞蹈团里,学费很低,6人一组基础班课,2个小时是8元。许多教过我的在桂林市有知名度的老师看我上课的时间和我所教的东西,都说2个小时8元实在是太便宜了。有些孩子在课堂上接受不了的,我的心还悬着,到时排练跟不上,所以规定他们每天下完课还要到我家中来练上1-2个小时,直到练会为止,我才放心。但并不是每个想来学,只要交了钱就可以来的,我要根据她们的家教情况,本人的吃苦精神以及对舞蹈的喜好程度,还有在校的文化成绩进行综合考虑、挑选,所以培养的小演员只固定12人。

她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3岁半,但他们要演出的剧目都是全国A级舞蹈专业学院的获奖剧目。她们所接受的基本功训练,不管是基训,还是民舞,都是按照专业院校的方法和步骤来练,很枯燥也很苦很累。她们都有危机感,知道跟不上,就得被叫走;但他们有可享有优越感——凡在桂林市教育系统和桂林市“漓江之声”独舞(必须是A及舞蹈院校专业组剧目)比赛荣获一等奖的可以免学费。像桂林市第一中学的马玉玲参赛的《荞麦花开》、王文婷参赛的《小卜少》分别荣获桂林市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独舞比赛一等奖的第一名和第三名,那她们就成了舞蹈团里的幸运儿。她们的成绩就是我的成绩,她们的成绩就是我汗水的结晶,她们给予我骄傲与荣耀,她们给与我精神粮食。

在舞蹈团里,我既是她们严厉的舞蹈教师,又是她们慈祥的身生父母。在舞蹈课堂上,她们鲜血模糊的脚背,“撕胯”惨痛的尖叫声,不会让我怜惜她们。那是在“漓江之声”创作剧目选拔赛的关键的第二场,她们足足练了三个月的“丁字三步扭断腰”跟我乱来一通,我火冒三丈,让她们跪甩腰100个,在下腰手撑地耗住30分钟,有两个小孩子坚持不住了,不断的起来,我拿起扇子就打过去,他们边练边掉眼泪,有父母在旁边看得都不忍心了。在那时,我的眼里也充满了寒心的泪水,我将我艰辛求学之路上所学到的所有东西毫无保留的全部教授给她们,换来的尽是这些……在炎炎夏日的8月,由于节目的时间是912秒,为了训练他对们的耐力,还有因为比赛地点又不确定,如果是在露天像中心广场比赛,评委们又在距她们10多米远的地方打分,对于我们参赛演员少的节目是很不利的,所以我让她们到体育馆的水泥地上排练,在家中院子里的水泥地上排练,在家中楼顶的阳台上排练。她们用纱巾绑着膝盖和脚踝、脚背,在地面摸爬滚打,裤子磨难了,膝盖磨得青一块紫一块…….就是凭着这种残酷的训练,我们的创作节目获得了一等奖;也就是凭着这种残酷的训练,孩子们一个个的成长起来了!在生活上,我了解到她们的家庭大多不富裕,父母双双是下岗职工。有些孩子就连52个小时一堂课的学费都交不起,想买件练功服都不敢跟父母提。像马玉玲同学在初二整整一年,父母都到外地打工挣钱去了,但她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强。不但每天自觉学习到深夜,还能在短短的三天时间内将《荞麦花开》自学完,就抽短短的课间十分钟到办公室问我学的大体动作对不对,我便从每月400元的工资中拿出60元为她买了一件练功服赠送给她。曾莎莎这个孩子挺灵的,但就好玩,不爱学习,成绩差,我经常要花40-50分钟的时间晚间打电话告诉她如何在普通班里将学习成绩提高,一个月来的电话费就要200多块钱。我也很心痛,这样我一个月连自己的零用钱都没有了。

有人说我傻,告诉我交她们学跳舞还管这些干吗,收了钱就行了。但在这五年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你只有爱学生,亲近学生,抛开“得”“失”的杂念,你就会从生活中找到创作的源泉。学生爱戴你,学生钦佩你,不管再累再苦,她们都会感恩于你,将你的创作展现出来。这是一种精神享受,这是一种精神追求,我只要有饭吃,有地方睡,就行了。

 

坚强的毅力

执著的精神伴我走向成功之路

在进入“漓江之声”社区优秀节目决赛的那场关键的比赛中,桂林市第一中学的吴双玲同学由于学校班主任极力反对她高中还去跳舞,并将此事在班上张扬开,搞得同学们在课间议论纷纷。那天由于她参赛的是独舞《雨..林》,就没有到国际会展厅演播厅走台,下了课急急忙忙化了妆就上台了,连酝酿情绪,进入竞技状态的时间都没有。哪知到了台上舞台方位都找不到,动作也忘,更加上没走台我作为指导老师无法和灯光师交流,没有灯光舞美的配合,连她妈妈都不满意。在回家的路上,我失声痛哭,难道这位教师是文盲吗?舞蹈同样是文化,学舞蹈的方法和学数理化的方法是一样的,学舞蹈也是学知识。况且说现实点,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就业困难,保持特长也可给自己留条后路。像七星区文化馆德高望重的老师说到:“清华、北大还需要舞蹈特长生,考上了清华、北大的舞蹈团,高考还可降50分”。我也在思索,那晚,我久久不能平息自己的情绪,抽泣到凌晨330分才睡着。第二天是个星期六,又是创作节目的排练,学生来了,我睁开朦胧的睡眼,又在睡房里痛哭起来……就在那时,这些平素调皮的孩子们突然间似乎长大了,懂事了——她们也不约而同地哭起来,他们一个个地来劝慰我:“老师,别哭了,排练吧,还有创作节目这一场,我们一定会为您争气那回一等奖的……”走台的那一天,个个都没去上课,请了假,她们手掌搭手掌喊起来:“一、二、三,嘿!”。

看到她们这样,我也觉得创作《课.沂蒙》的苦和累也值得。说起《课.沂蒙》的创作,我只能说身体累,心更累。且不说我的创作水平,就教起来都要吐血,我深刻地体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赞扬教师精神的内涵。在整整的两个半月,我一个人不仅要在深夜选取音乐、剪辑音乐;构思整个作品以及修改;还要在白天从早800到下午530一直抓排练。我有14天每天平均只睡4个小时,半夜上次厕所就再也睡不了了,一头就扎在音乐中找灵感,闭着眼睛听音乐。2个月来我强忍着厚厚的睡意,天天喝浓浓的咖啡坚持排练,四次晕倒在排练场,急救车送到医院输液。由于睡眠不足,体质下降,排练紧张,我终于说不出话了,看着她们跳,我只能用笔将她们不到位的动作和形象人物表达不够的地方写在纸上让秦丽佳、曾莎莎两位跳得好的孩子指导其她的孩子。在进入决赛的那一场比赛中,曾经教过我78年民舞的晏燕老师担任评委,比赛完后告诉我一定要大改,不改在市里拿不到大奖。那晚,我失眠了,也哭了……想睡也睡不着,失望、焦急、冲动…..我想就此罢休吧,不改了——改吧;改吧——不改了,我很矛盾。想起为了这次选拔赛,我的身体已经很累了,我的心已经很累了。但我突然想起了我带着这些孩子在体育馆排练时,体育场上有一句话:“只有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东西,你才可能成为世界冠军”。我决定了——大改,不睡觉了,我从床头跳下来,重新制作音乐。白天不耻下问,几乎交过我的老师在那短短的两天内我都找求教过了,在距决赛只有5天的时间内,我忘记了一天三餐的时间,只有到凌晨夜深人静之时,我才随便啃两个香蕉,两口面包,面包还咬在口中就睡着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终于,成功了,在决赛那场,《课.沂蒙》在全市二十多个少儿创编剧目排分第二,获得了一等奖。

从这次的创编中我知道自己的舞蹈知识还很少,今后边教学中还得边拜师学艺。我们很荣幸的能参加颁奖晚会的演出,距离演出前只有两天,但得知能参加演出前有大半个月,这大半个月我带上从网上下载的北京舞蹈学院本科、大专舞蹈编排课的资料上到龙脊边休息边继续学——边记录,边修改……我想让这个节目在第四届全国“小荷风采”比赛中获奖。所以在颁奖晚会上,第九版《课.沂蒙》在中心广场的舞台上展现,这又为我提供可修改的素材,我会继续在自己的不断学习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这个还不成熟的舞蹈《课.沂蒙》完善。我相信:只要坚定信念,多学、多问,会成功的!


超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路过的过客 2006-12-26 22:52
感人! 看了才知桂林也是很穷的地方~ 孩子们练五是那样辛苦~ 舞蹈虽然很美,但有时是一种病态的美, 对别人来说很美,对舞蹈者本人来说,是一种伤害都说不定。 还不如让孩子多学点文化知识。
回复 wycandy 2007-7-17 10:54
14岁就有那么高的英语水评,实在是少见呀!丢下那可就太可惜了,还可以以一个为辅的嘛!:loveliness: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网友0126 2007-8-18 18:32
桂林市第27届漓江之声还没开比, 你怎么就有感触了吖?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舞网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