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中国舞蹈名作赏析《石头·女人》

已有 832 次阅读2012-9-16 16:39 |个人分类:舞蹈教学| 石头·女人, 女子群舞, 前线歌舞团

  《石头·女人》

  女子群舞

  编导:应志琪、杨昭信

  作曲:秦运蔚

  首演:1998年

  团体:前线歌舞团


    20世纪50,60年代去过福建惠安一带的人,一定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妇女是劳动的主力军,因为无论在田间、公路旁或是干重活的采石场,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戴着尖顶的头笠,用方巾遮着双颊,挑着沉重的担子。舞蹈《石头·女人》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生活场景,热情地歌颂了这些特别能吃苦耐劳令人敬仰的劳动妇女。


    按常理,沉重的石头与女人,特别是少女是不应该联系在一起的,然而生活中的现实却偏偏就是这样。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滞后,反映了生活的艰辛;可是在困难面前,她们挺起了腰杆,没有在前低头,表现了我国劳动妇女性格刚强的一面。舞蹈以反映妇女在采石场上的劳动为主,因此编导精心地从劳动生活中提炼出几组形象生动的舞蹈组合:有的沉重、有的轻松,交替在舞中出现,使得看似十分凝重的舞蹈命题增添几分欢愉。编一导从劳动生活中提炼的两人一组“斜身向里,两肩紧靠,步履沉稳”的抬石动作,既健美又充满力量,这一动人的舞蹈形象为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舞中还安排了两段过场戏:新娘子过门和小媳妇抱孩子回家。把这种电影创作中“生活流”的表现一手法,运用到舞蹈中来给作品增加了新鲜感,它不仅使舞蹈节奏发生了变化,打破了单一劳动的沉闷感,而且使舞蹈增添了情趣、生动性。女人毕竟有温柔的一面,当她们看到极棍中的孩子时,引发出一段怀抱斗笠模仿哄孩子的舞,笑声冲天,欢乐不已,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女人温情的一面,而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交响编舞法的成功运用,使观众在同一时空里,欣赏到不同的流动着的线条(舞姿),和变化着的不同构图(画面),仿佛使观众看到了舞中的“和弦”与“对位”而备感舞蹈艺术在表现情感、塑造形象手法上的多样性。


    随着时代的前进,也许我们再也看不到抬着沉重石头的女人了,但这毕竟是历史,记下了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摆脱贫困与落后,改天换地的一段光荣的创业史,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当前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


    该作品1996年在全军新作品展演获一等奖,1998年在首届“荷花奖”参赛时获银奖。

超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舞网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