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土族 安召舞 意为“圆圈舞”

已有 1069 次阅读2012-11-16 22:09 |个人分类:舞蹈教学| 土族, 安召, 圆圈舞

安召舞是土族地区广泛流传的舞蹈。土族“安召” 意为“圆圈舞”,是土族人民歌颂人畜两旺,五谷丰登,祝愿吉祥如意的无伴奏圆圈歌舞,也是集诗、歌、舞为一体的娱乐形式。“安召”舞是土族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它为我们展现了这个民族所特有的民族审美心理和文化个性。土族先民在长期的游牧劳作、迁徙征战中,创造了许多富于民族特色的歌舞,“安召”舞就是在土族历史长河中沉淀下的艺术奇葩。在胜利、丰收、婚礼等庆典上,土族先民们围着部落的毡帐或夜幕下猩红的篝火,把酒起舞……就这样从远古翩跹而来,渐渐形成了以圆舞曲和圆形队伍为基本特征的“安召”舞蹈形式。关于“安召”舞的起源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代,土族金子一般的莽原上,名叫王蟒的妖怪们作恶多端,生物尽遭厄运,官家也束手无策,多亏一位聪明的阿姑想出了一条妙计,她带领众姐妹身着五颜六色的花袖袖彩衣,手抡寒光闪闪的铁环,跳着转,转着唱,舞向王蟒。这时,凶恶的妖怪们都陶醉在歌舞里面了,个个扬起脑袋,直楞楞地一动不动,勇敢、机智的阿姑,说声“快套”!伺机千万支寒光闪闪的铁环,紧紧箍在王蟒的脖子上了。就这样消灭了王蟒,百姓们获得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从此土族人都争学“安召”,一代比一代盛行。

  土族民间传统舞蹈“安召”,流行于今天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城关、东沟,哈拉直沟、红崖子沟一带。每当欢度节日、庆祝丰收和举行婚礼时,土族男女在场院或庭院圆槽旁翩翩起舞。

  “安召”舞蹈歌词主要内容是赞颂、祝福,祈求吉祥、人口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丰收时节所唱多以庆丰收、谢神佑、向往美好生活为主。安召舞曲调据统计有十几种之多,舞蹈乐曲为413拍,也有412拍。一般上句为正词,下句为衬词。曲调高亢、嘹亮,速度平稳,并随着歌词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了土族歌舞音乐独树一帜的特点。《安召》伴唱有领唱、合唱亦有问答形式,其曲目如《安召索罗罗》、《尖尖玛什则》、《拉热拉毛》、《召因格阿热什则》、《强强什则》等,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歌词淳朴、生动。如“天上圆来什么圆?天上圆来月亮圆。梭罗罗树儿当中显,满天的星星扎一圈。地上圆来什么圆?地上圆来场院圆。‘轮子秋’儿当中旋,土族儿女扎一圈。”

  圆圆的“安召”,蕴涵着丰富的艺术情趣。俯首向地,是对大地的膜拜;舒袖朝天,是对苍天的敬仰;双手平托,是对朋友的坦诚;脚步稳健,是对生活的挚爱。“安召”舞,动作简单,基本上是“跳着转”。起舞时,为首二人载歌载舞,领唱歌词,随后众人合舞。“安召”舞蹈时先向下弯腰,两臂左右摆动数次,然后跳高一步向右转一圈。在转圈时两臂举上,通过双翼般的手臂,表现飞翔的意境,使舞蹈柔美、轻盈,舞姿造型中,不论双臂在头上、在身侧、或一前一后的哪一种姿态,手腕都在静止的同时向下折腕。尤其那些身着五彩花袖衫的土族妇女,将双臂舞动起来,好似无数的彩虹在空中舞动,一片绚烂。“安召”中也蕴涵着一种力量之美,表现出一种内在的精神活力,充沛着血性与健壮的激越形态,表现着这个民族的积极进取的热情宣泄的性格。“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敕勒歌》这首来自一千四五百年前鲜卑语的古歌,读后,马上让人联想到土族先民驰骋在大草原上,以蓝天为帐篷,以绿野为毡毯的豪迈气概。生活在这种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土族先民们心胸开阔、坦荡、感情质朴、豪放。长期的牧放与狩猎生活,使他们和农耕民族的安土重迁、乐天如命的性格正好相反,练就了强悍、矫健的体魄和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在他们的民间舞蹈中,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的勃勃生机,是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形象。

超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舞网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