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如何进行孝道教育的创新和升华———论孝道文化之十七

已有 519 次阅读2015-6-19 11:47 |个人分类:德慧智| 孝道, 文化, 素质, 德慧智, 家庭

10392
社会的孝道问题,不外乎都跟每个人的心灵素质有关。心灵素质的善、正、德教育和培养,是从小到大逐步形成的,既有家庭教育的因素,也有学校教育的因素,还有社会影响,这三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造成了人与人之间道德心灵和人文素质的高低差异。

这个差异,可以通过不断深化对孝道文化的弘扬和对道德文化教育的推广,不断升华每个人的认知来弥补。这种认知一旦建立起来了,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善良的、真善的,这样的道德认知达成共识,许多隐藏的和深层次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因为人心灵的取向是万相之王。只要抓住每个人道德心灵的建设,人们的意识认知和智能认知,都会走向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

在物质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精神的同步升华一定要抓紧。精神升华,关系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要达成一个社会共识,褒扬孝道做得好的,批评不良现象,正面引导其建立起孝道精神和孝道行为。

宣传过程中,重新构建和继承传统的孝道精神,要结合现在社会的经济生活越来越好,但是人们的私心和贪欲却在同步地膨胀这种现象,在道德品质教育方面抓紧推广。可以从需要社会长期关注的几个问题入手,为大于其细地进行分析和引导。

第一个问题,针对个人秉性习性的特点,以及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进行德性缺失的归类,总结一下哪些事例属于仁德缺失?哪些属于礼德缺失?哪些属于义德缺失?哪些属于信德缺失?它们与孝道教育有何关联?

第二个问题,国家的哪些政策法规,对社会的离道失德现象具有纠偏改正的典型作用?

第三个问题,重建孝道教育的关键是哪项内容?并分析一下其中的因由。

第四个问题,结合二十四孝的故事,分析孝子们的孝行中,除了孝之外,还有哪些德性品德?是哪些品德因素的集约,才对个人良性的发展起到关键支撑作用?

第五个问题,在社会上收集或总结自己身边不孝典型所产生的后果有哪些。

总而言之,经济发展了精神也要同步提升,使两者达到一种新的和谐平衡状态。

由于社会道德的滑坡,人们片面地追求金钱、利益,追逐名利,连供养父母的孝道都已经丢失了,这是我们目前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定要把孝道文化和孝道文明的优良传统恢复起来,才能构建家庭的和谐,达到社会的和谐。

所以孝道文化的宣传推广,其中的隐恶扬善、正面的宣传,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责任和义务,这方面能够展开了以后,那么社会风气就会迅速地改观。

按照黄帝法道文化对三级法则的划分,孝行属于三级法则,因此应主动顺应国家需要的二级法则和“以道为本,以德为本,以民为本”的一级法则。这也是古今“忠孝如何两全”所涉及的范畴。

“道”的教育特点,是无为而治、不言之教。任何文化现象最终都将回归到道的根本关怀。因此在孝道教育中,应按照“天下之难做于易,天下之大做于细”“执今之道,以驭今之有”的原则,引导国民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树立“八荣八耻”观念,推动“以德治国”等国策的落实,善巧方便地引人识德,以德进道。

选自中国言实出版社《德道行天下》第27页

来源:如何进行孝道教育的创新和升华———论孝道文化之十七 | 德慧智文化传媒官网

http://www.dehuizhi.cn/3253.html


huixing
buy

中华的古代教育,曾涌现出无数的圣贤奇才,《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直接为您披露了古圣先贤的成长教育之法,是源生于伏羲黄老时代的最优秀的传统方法,是帮助孩子开发慧性、提升记忆、提升创造力的经典力作。

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孩子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培养贵在开发慧性,所以儿童先天慧性的保护和开发决定孩子的一生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之关键。孩子慧性的保护与开发,必须自小通过系统的“五德培养”、积极的图文“慧性开发”、完整的后天“才智教育”,三元同步,缺一不可,才能彻底激发孩子的大脑创造潜力,才能培养出一个德厚、慧显、智全的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从学则品学兼优、从技则创新无限,从商则善财济世、从政则政通人和,这才是父母想要的龙子凤女。

熊先生以其深厚的道医学和国学底蕴,结合现代心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对大脑思维和心脑功能的深层生理奥秘进行科学揭秘,对全面启动右脑图文思维和大脑质层慧性思维的训练方法,以通俗易懂、易教学、易操作的形式进行了阐释和演绎。

书中提供了保持精力充沛、保证大脑供能、持续产生灵感的系列配套教学方法,可以充分保护先天慧性,科学合理地开发后天智能,自然诞生出轻松的慧智双运型学习方式,快速提升立体记忆、学习效率、创造性思维。


超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舞网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